首頁 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

第131章 活活打死

南北兩宋時期,日本商人經常開著船帶著貨物到江南和福廣沿海,上岸後就賣貨,隻收銅錢,然後帶回國內用,這也是兩宋大量銅錢外流的原因之一。

史記: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日本太政大臣西園寺公經派遣船隻赴宋台州、溫州等地貿易,貨物售罄不買商品,而專進銅錢,一次就帶走10萬貫銅錢,導致“台城一日之間忽絕無一文小錢在市行用。

直接把台州的小錢幾乎收光了。

至正二年,日本天龍寺船開始到中國進行貿易,其中一艘船返回後向幕府繳納銅錢50000貫,並還有很大盈餘。

此時日本交易到南宋的貨物,主要是黃金、砂金、生銅、硫磺、木材、工藝品、稻穀等。

日本因為煉銅技術不過關,生銅雜質比熟銅多,所以無法鑄錢,官府又不鑄錢,所以直接賣到南宋來。

“日本缺銅錢,我們要銅礦,可用銅錢換其生銅,專門在日本設個據點,收購生銅。”秦卓這時道。

趙與芮想都沒想,拍案道:“就這麽幹。”

全勇在定海縣呆了三天就走了,全勇走後,趙與芮全力實施控製定海縣的事情。

定海縣現在知縣是李宗勉,主簿從慶元府曹官中調來一個叫錢春的人。

慶元府有八個曹官,錢春為人比較忠厚點。

縣尉是趙與莒,親民官就這三個。

但下麵有兩百多吏役,把持著縣治和縣權,在胡鵬走後,很多人開始陽奉陰違,不聽李宗勉的。

其中有個鄉書手叫周兵,百姓們稱之為罪如牛毛。

但有人說,他對本縣的財賦簿籍最熟悉,沒人可以取代他,有罪也得留用,百姓們幾次告到慶元府都被沒被治罪。

周兵則越來越囂張,更加的剝削百姓。

除了最熟悉簿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鄉書手等本身沒有什麽報酬,卻須在征收額定常賦之外,籌措諸多上級官員和本縣縣官自身的額外開支,有“私家色色,勒吏出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