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

第142章 開啟海貿

當然,也可以這麽理解,正是因為由宋朝商人們前赴後繼的出海,為後人積累了經驗,到鄭和出海時,在前人的基礎上做足了功課,並且還聘請不少阿拉伯人作為向導,有效避開一些危險區域,畢竟國家來運作這件事,比商人們自己幹要嚴謹很多。

按馮德山的說法,正常情況下,不遇到極端天氣下,每天平均也就一百裏左右。

慶元府到泉州大概一千五百裏,到廣州有兩千七百裏。

到泉州要十五天,到廣州要近一個月。

此時南宋最大最紅的港是廣州港,而到了南宋後期,最大最紅的港是泉州港。

泉州港之所以不如廣州是因為前前前任泉州市舶司提舉在‘博買’時,用低價強購外商貨物,導致外商的船都跑廣州不去泉州。

一直到數年前,真德秀知泉州,提舉市舶司時,先是公布所有商品的價格,稅額,然後嚴禁購買外商貨物,對外貿易迅速恢複。

目前恢複到什麽地步,當然在場的人也不知道。

但肯定的是,到南宋後期,泉州港已經超過了廣州港,成為南宋最大的港口,來往船隻最多,商貿也是最盛。

趙與芮便道,先跑泉州看看,如果那邊外商少,吃不下我們的貨,再往廣州。

來回一趟要一個月,加上中間兩邊進貨,在有些地方還要停頓下,趙與芮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規定每三個月跑一趟,一年跑四趟,也就是陳東和袁高兩人,每年輪到兩次。

兩人紛紛表態聽魏王的,但一年中有一半時間在外,不知兩人心裏會怎麽想。

所以趙與芮道:“我們跑海貿,肯定是為了賺錢,但有時遇到極端天氣,可能會遇到風險。”

“本王對你們隻有一個要求,船貨丟失沒事,人一定要安全回來。”

兩人臉上露出動容之色,有些感動。

趙與芮接著道:“無論賺錢是否,每跑一趟,你們各分一千貫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