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臨夏

第124章 成書

次日,方臨輪休,為了緩解疲憊、休閑放鬆一二,也出於讓方父、方母、田萱從辛家之事中走出來的用意,一家人去看戲。

一順茶館,今上午的劇目是《武鬆打虎》,下午,去聽柳麻子說書,說的是《楊誌賣刀》這一篇章。

無論一順茶館的《武鬆打虎》,還是柳麻子說書《楊誌賣刀》,本質上都有蹭《水滸傳》熱度的意味,但效果極好,無一不是火爆無比。

看戲聽書,紅塵中的喧囂熱鬧氣息一衝,一家人心事盡去,都是高興起來,午飯在外麵吃,傍晚在回到西巷胡同。

一天玩得有些累,晚飯草草吃了些些,便睡覺歇息。

方臨今晚寫了半章《三國演義》,便就躺下,思量白日看戲、聽書的火熱場景。

‘資本主義萌芽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窮奢極欲,如楊舉人宴席,元宵鱉山燈會,進入了所謂的‘盛世’,物質上極大豐沛,精神上的需求卻還沒有跟上,故而,如今新劇《西廂記》、《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武鬆打虎》才會萬人追捧;柳麻子說書,才會場場火爆。’

時代浪潮中,這些人可能對自身成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方臨卻是清醒,總結著客觀規律:‘順易逆難,順應大勢的確事半功倍,所以,我選擇書肆作為自己真正第一個產業,乃是再合適不過。’

‘如今,人脈也已足夠支撐起一家書肆,白有董祖誥家關係,若能拉上蒲知府,就更無疑慮;黑有徐闊老,一些混混幫派他也能說得上話,這就差不多了。’

方臨隻是要開一個書肆,不是什麽暴利壟斷市場,這些背景足夠了。

‘當下我還需要做的,就是等了,等《水滸傳》風潮過去,讀者饑渴;等《三國演義》寫完;等這兩月錢存夠。’

……

輪休過後,回到軒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