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此次決心之大,可不僅之是一口氣出動了五台經過土鱉改裝的坦克。
炮火,竟然還未停歇。
在坦克和步兵都出動之後,還在不遺餘力的開炮。
一副要把第三師團庫存都要打空的意思。
而事實上,在戰後經過統計,僅28日這個上午,36步兵聯隊就朝四行倉庫射出各式炮彈1500發,遠遠超出了一個步兵聯隊該有的炮彈儲備。
第三師團不得不從師團炮兵聯隊調配600發炮彈發往四行倉庫前線。
而這樣的炮火強度,在淞滬會戰中,拋開重炮和艦炮協助,對於一個聯隊級戰場來說,絕對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尤其是四行倉庫正麵前方寬達200米的廢墟,幾乎被炸成了一片瓦礫,再也不見什麽殘垣斷壁和還沒完全倒塌的房屋,就像九十年後被房地產商雇傭的拆遷隊光臨了一樣。
倉庫內的輕重機槍根本沒法開火,不光是有步兵炮頑固的射過來讓他們不得不暫避其鋒,濃烈的硝煙讓他們根本就看不到日軍的位置,怎麽打?
憑感覺射擊除了浪費彈藥再無其他作用。
直到日軍抵達至倉庫前200米,日軍的火炮才算是徹底停止開火,改用擲彈筒投擲榴彈和煙霧彈來繼續壓製。
位於樓頂的瞭望哨也才勉強看清日軍動向。
大約四個步兵小隊的日軍步兵各在兩輛89中型坦克的引導下,兵分兩路向著四行倉庫緩緩逼近。
而在中路,一輛架著更厚沙包的坦克帶著數十名日軍步兵停在250米外,還有三輛94輕型坦克也在廢墟中蛇形機動逼近。
這顯然是要以57毫米坦克炮和7.7毫米重機槍、做為移動型火力點對倉庫正麵沙包工事後的火力點進行火力壓製。
看似投入的兵力不如昨日最後一場大戰,但或許隻有陸軍中校這樣的軍人才會知道,日本人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也下了不小的本錢,戰場形勢比昨日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