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隨著倉庫內守軍各機槍火力點火力壓製削弱,日軍步兵向倉庫方向的運動更堅決了。
尤其是來自於兩翼的日軍,距離最近的甚至已經抵達倉庫前50米區域,如果不是機槍重新開火將他們壓回去,日軍藏在步兵中的爆破組很有可能就衝上來了。
連續三四次反複試探後,日軍也試探出中方守軍的底線,前一百米外,大多以步兵的步槍來還擊,隻有抵達至百米內,極耗費彈藥的機槍才會重新開火。
隻是令脅板次郎很痛苦的是,倉庫守軍方雖然是在節約彈藥顯示著他們的彈藥儲備沒多充沛,但隻要開火,就是無比堅決,二十多挺輕機槍和五六挺重機槍射出的彈雨組成一條死亡之牆,讓人難以越雷池一步。
哪怕他麾下的帝國步兵們也隻是在試探,並沒有發起決死進攻,可在那條死亡之牆前依然丟下了最少數十具屍體。
整個上午,交戰雙方就是這樣的來回試探中互相消耗。
隻不過倉庫守軍方消耗的是彈藥,日軍方麵消耗的是人命。
隻是連租界那邊觀戰的人們都知道,這種程度的戰鬥,不過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景象,連開胃菜都算不上,真正的決戰還未來臨。
果然,至正午時分,秋陽正好的時刻,日軍的進攻開始變得更堅決了。
先是常規操作以山炮和步兵炮對倉庫進行洗地,而後已經將臨時野戰戰壕推進到距離倉庫不到300米裏的日軍步兵開始進攻。
這一波進攻日軍顯然比上午要頑強的多,位於500米外半永固工事裏的日軍步兵炮竟然在步兵抵達100米的位置還在開炮。
步炮協同聽著很簡單,但那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不是說光靠勇敢就能提升技能點的。
日軍單兵素質放在全球範圍內也能進前三,但這種技術活兒和大量裝備火炮的西方世界相比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