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張維揚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寶安縣對逃港分子的政策,和他跑動辦理相關手續和證明的經過。
“太好了,我告訴曉芙,她一定會高興壞的!”林正軍抹身想走。
“你別急著聲張,好飯不怕晚啊!”張維揚連忙攔住。
“您的意思是?”
“你總得上門提親吧?”
“我是有這個打算,畢竟不能失了禮節!”
林正軍眉頭漸漸皺起,雙眸閃過複雜的情緒。
憋屈、痛楚、怨憤!
上一輩子,唐曉芙打算和自己結婚的時候,並沒有聯係到已經逃到港城並且噤若寒蟬的父母。
但卻帶著自己回了燕京一趟,看望她的外公外婆,也算是辦訂婚酒!
當林正軍提著借錢買的煙酒和一堆土特產帶著唐曉芙興衝衝地趕到燕京,回到周家。
剛開始,唐曉芙的外公外婆好酒好菜地招待林正軍,噓寒問暖,還感謝林正軍救了唐曉芙一命,也同意這門婚事。
甚至還計劃在唐曉芙回城之後,把林正軍也調到城裏工作。
這年月,知青回城之後,有先斬意中人的,但也有重情重義,同甘共苦,想方設法把伴侶調到城裏的。
畢竟林正軍好賴有個高中文憑,在當下也算是有知識有文化了,周家想辦法托關係在城裏找個工作也完全可以,哪怕當個體戶呢,隻要兩口子在一起都行!
其實,他們在燕京的高校和要害部門工作,又何嚐不明白政策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唐曉芙摘掉敵特子女的帽子回城隻是時間問題。
在他們看來,唐曉芙嫁給一個鄉下社員,性質就像是49年投蔣一樣,目光短淺,明珠暗投。
但他們非常疼愛唐曉芙,說是無原則的寵溺都不為過,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還是決定尊重唐曉芙的決定!
但林正軍在燕京住了兩天後,周家這些親戚們的態度就突然大變,從噓寒問暖變成各種冷眼和嘲諷,從好酒好菜地招待,變成無情地掃地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