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渡雖然早就想到了結果可能會是如此,可眼見著楚平安父子對於這次和親如此輕視,心中卻也不免生出幾分失望之感。
他邁步來至鄭經綸身邊,低聲對其交代道:“凡事切記,要以安全為先,如果中途遇到什麽危險,即便是拚的這些聘禮不要,也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
鄭渡生於江州,曾經也曾經曆過江州的饑荒。
趙賀是與父母在那時背井離鄉,離開江州謀求生活。
而鄭渡卻是因為家中貧困,無法動身,隻能留在江州,等待朝廷的賑災糧款。
隻可惜那時的大楚並未將江州放在心上,雖然江州百年前就已經被劃歸到楚國版圖,可是大楚曆代君王卻始終隻將江州當做是戰略緩衝地帶。
而且周國軍隊還在與楚國隔江相望,對於這個隨時可能被敵人吞並的江州,楚國並未將其當成自己的領土,更沒有將江州百姓當做是楚國的子民!
麵對天災,僅憑區區百姓又如何逆轉困局?
鄭渡的父親和母親那時都已經年邁,為了將口糧留給年幼的鄭渡,兩人忍饑挨餓,最終病逝。
鄭渡的哥嫂那時已經分家,狀況同樣拮據,可就是為了鄭渡,哥嫂二人不惜餓死了自己的長子,帶著鄭渡這個幼弟艱難求生。
後來災情得以緩解,鄭渡也因頭腦聰慧而逐漸嶄露頭角,哥嫂為了供他上學,未生子嗣,直到鄭渡進京趕考,哥嫂年近四旬,這才終於誕下了第二個兒子,鄭經綸!
隻是長年勞作導致鄭渡的哥嫂積勞成疾,雖然鄭渡那時已經考取功名,並接他們在京城過上了幾年好日子,可是鄭渡的哥嫂最終還是因病亡故,溘然長逝。
鄭渡那時已經被提拔為三品禦史,為了報答哥嫂的養育之恩,他拒絕了許多達官顯貴要將女兒嫁給自己的拉攏,隻是孑然一人照顧著侄兒鄭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