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不愧是大明第一謀臣,目光確實很長遠啊。”
回住處的路上,周宣在心裏感歎,人越老越妖,果真如此。
這次刺殺貌似毫無征兆,卻能體現李善長的厲害之處,他一定知道太子朱標染病的消息,推斷出太孫可能要提前繼位。
朱允炆的班底被是朱標的,文有胡惟庸,黃子澄,齊泰和劉基,而武將則是以藍玉為代表的勳貴。
一旦太子早逝,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了解,必然會對這些老臣大開殺戒,目標直指勳貴集團,因為淮西勳貴手裏有兵權,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素,太孫年幼,震懾不住那些驕兵悍將。
文臣則相對緩和一些,可能誅殺幾個領袖級人物,而後則進行安撫,此起彼伏中,文臣將占據主導地位,這些讀書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付勳貴集團。
以黃子澄和齊泰為典型代表,現在已經開始打出削藩和限製勳貴的旗號,一旦他們入朝主政,勳貴集團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李善長在剛有風吹草動的時候,就采取果斷措施,雖沒有成功,依然能體現出他的老辣凶狠,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
曆史上李善長卷入胡惟庸案時,朱元璋都沒敢輕易動他,而那時的李善長,已經卸任宰相,幾乎不理政侍寢,即便如此,老朱都找了個有丹書鐵券的借口,留了他兩年。
直到將勳貴中掌兵的那一批收拾了以後,到了藍玉案,老朱才對李善長痛下殺手,那都是兩年以後的事了。
因為周宣的穿越,曆史走向有了些許改變,原本應該賦閑在家的李善長,依舊是左丞相,位居朝堂第一人的位置,老朱想要動他,就更加麻煩了。
周宣也注意到了,李善長和胡惟庸事一個利益共同體,這兩人聯手的影響力,甚至不比老朱差,加上一群實力派勳貴圍繞周圍,如此龐大的集團,即便擁有鐵腕的老朱也要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