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記皂坊擴建,沈棠家蓋新房是如今沈家村的大事。
雖然沈大山請了林家村的匠人來,但是村中人仍然熱情地幫忙伐木搭建,甚至有幾個手藝不錯的老木匠自告奮勇已經開始在製作家具了。
這日下學,沈大山一臉喜色。
“棠棠,快隨我去田裏瞧瞧!咱家的稻子抽穗了!”
沈大山臉上的是掩飾不住的驚喜。
沈棠跟隨沈大山往田間走。
六月的稻田,一片青翠,風過翻起碧浪。
田間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圍在自家田地裏,遠遠就聽見了不少驚呼。
“這大山家的水稻怎麽抽了這麽多稻穗!”
“而且這稻穗上的稻穀也太多了!”
“天了嚕,這一株稻子比我四株稻子的都多!”
......
今日,沈大山算著時間來稻田裏施肥,春夏稻子長得快,距離上次沈大山來施肥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
可是今日的稻穗讓沈大山瞪大了眼睛。
他種了十幾年的地,第一次看見一株水稻上有這麽多的稻穗,而稻穗上的稻穀更是滿滿一串!
再看看隔壁水田裏的稻穗,雖然也才剛剛抽穗,但是肉眼可見稻穗是他們的幾倍大小。
看見這兩畝株株飽滿繁多的稻穗,沈大山突然想起女兒之前說的這個水稻能畝產千斤。
當時他並不在意,隻覺得女兒還是年幼,雖然於生意上頗有頭腦,但是地裏的事情沈大山覺得女兒還是不清楚。
現在,沈大山看著眼前這兩畝地的水稻,瞬間覺得畝產千金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沈棠一下學,沈大河算著時間就回來找女兒,
相較於沈大山的震驚,沈棠倒是鎮定。
不愧是雜交水稻,除了高質優產,抗蟲害能力高,還有很強的適應性。
原本以為按照古代落後的種植技術,雜交水稻的生長可能會不如後世那般好,但是看如今這個長勢,一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