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愁眉苦臉:“不僅如此,聽聞早朝已有七日未上朝,朝中事務堆積如山,皇上卻似無動於衷,百官齊齊稱病,朝政幾乎陷入癱瘓。”
“稱病?!本王看他們一個個都是在裝模作樣,實則是在觀望局勢,等待風向轉變!這些所謂的忠臣,一旦遇到真正的危機,便紛紛露出本性!不過是動了王文幾人,便有如此大的反應,若是真有國難,豈不是要作鳥獸散?”
“還有皇上!一個個竟如此軟弱無能,麵對權臣的囂張氣焰,非但不加以製裁,反而縱容其為所欲為。這豈是明君所為?!”
朱祁鈺怒不可遏,他感到自己被背叛了,不僅被那些權臣,也被他曾經信任的朱祁鎮。
於謙欲言又止,百官罷朝,學子罷學,這朝中上下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這廢海禁......怕是行不通了,殿下,還是另尋他策吧。”於謙歎息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憂慮。“海禁政策自太祖以來,已深入人心,廢除之議,非一日之功。眼下朝中動**,人心不穩,若強行廢除海禁,恐怕會引起更大的波瀾。”
“殿下,我們需得先穩定朝政,恢複百官信心,方能談及改革。臣以為,應先從整頓吏治入手,清除那些屍位素餐、貪汙腐敗之徒,以正風氣。殿下應廣開言路,鼓勵忠良之士獻策獻計,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如此,方能凝聚人心,穩定朝局。”
“最後,對於海禁政策,臣建議殿下可先小範圍試行,逐步放寬,觀察效果,再做定奪。這樣既可避免激變,又不至於如此走上絕路。”
朱祁鈺哪能不知其中的道路,可他還有路可走嗎?
“於尚書,若是紙上談兵,那我又何嚐不想親自下場一試?王文等人這是在逼本王低頭妥協!他人還在牢中呢!就能不費吹灰之力,讓本王陷入如此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