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之見,襄王和郕王都不是長久之計。”一位年長的大臣緩緩開口,“他們二人爭鬥不休,無論我們支持哪一方,最終都可能成為犧牲品。我們應當尋找一個更為中立的立場,以維護朝廷的穩定。”
“中立?”另一位大臣質疑道,“在這亂世之中,中立豈不是自尋死路?我們必須要有所選擇,否則一旦局勢明朗,我們這些無依無靠的,豈不是任人宰割?”
陳循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話:“我心意已決!我支持襄王。雖然他並非完美無缺,但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穩定大局的領袖。襄王的勢力龐大,足以抗衡其他勢力,保護我們的利益。而且,他向來以仁慈著稱,若能得其信任,我們或許能為百姓爭取到更多的福祉。”
“諸位誰願與我一道?!”
王文點頭示意:“我也願襄王主持朝政,襄王的仁慈與力量,正是我們此刻所需要的。”
“王大人所言甚是。”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襄王若能得勢,我們這些忠臣自然能有所作為。而郕王雖然也有其長處,但他的野心和手段,恐怕會讓我們陷入更深的紛爭之中。”
“那麽,我們該如何行動?”一位年輕的官員急切地詢問:“按照路程,郕王應先回京,若是讓他得知襄王的計劃,恐怕會對我們不利。”
東西兩廠的人若是動起手來,百官無力反抗。
陳循敲了敲桌麵:“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在郕王回京之前,先一步行動,讓襄王的勢力在京城穩固下來。這樣,即便郕王回來,也難以動搖我們的根基。”
“大人所言極是。”王文點頭讚同,“但我們手中並無足夠的兵力。”
“我們不需要直接的武力。”
陳循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們可以利用人心。京城之中,百姓對襄王的仁慈早有耳聞,我們可以通過散布消息,讓百姓知道襄王的歸來將帶來和平與繁榮,這樣人心自然會傾向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