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眉頭緊鎖,沉聲問道:“那倭寇的主力現在何處?”
袁彬指著地圖上的一處海灣:“據可靠消息,倭寇的主力正集結於此海灣,準備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登陸行動。他們似乎計劃在這一帶建立據點,以此為跳板,進一步深入內陸。”
朱祁鈺以後人的視角,再清楚不過倭寇的威脅並非一時之患,而是長期潛伏在大明邊疆的隱患。
若不徹底解決,沿海百姓將永無寧日。
朱祁鈺心中盤算著,必須製定一個長遠的計劃,不僅要擊潰倭寇的主力,更要從根本上削弱其力量,防止其死灰複燃。
硬仗隻是一時的平衡之策,最重要的是——海禁之策!
史書記載,明代的海禁政策始於明初,其目的在於限製海上貿易,防止沿海居民與外國勢力勾結,從而維護國家安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海禁政策逐漸顯現出其弊端。
它不僅限製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還導致了走私活動的猖獗。
倭寇的出現,部分原因正是由於海禁政策的實施,使得沿海居民失去了正當的生計手段,轉而投向海上掠奪。
朱祁鈺深知,要徹底解決倭寇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海禁政策。
袁彬見他沉默不語:“殿下?”
朱祁鈺回過神:“如果你說,本王想要廢了海禁之策呢?”
袁彬瞬間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深知海禁政策的廢除意味著什麽。
這不僅會改變沿海居民的生活方式,更會觸及到朝廷內部的權力結構。
朱祁鈺的這一提議,無疑是在向整個大明如今的朝政格局煽風點火。
袁彬緊張地說道:“殿下,這……這可是要動搖國本啊!”
朱祁鈺卻顯得異常冷靜,他知自己所提之事的分量,但為了大明的長遠發展,他必須這麽做。
他緩緩開口:“袁大人,海禁政策已經不合時宜,它不僅阻礙了貿易,還滋生了倭寇。若不改變,沿海百姓將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