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裏接二連三提出疑問,這徹底激發了甄專壹的科普欲。
更值得高興的是,越來越多人能提出有效問題,說明他們真的產生了興趣並引發了思考,這比擼串幹飯還讓他感到滿足!
“都是好問題,我們一個個來。”甄專壹移步到浸泡區,“泡布是為了泡除布上的漿質,增加布的著色力,也為了讓布的各個部位保持濕潤,確保布能均勻地吸收染液。”
“要泡多久啊?”有人提問。
“可短可長,隻要浸透就行,但泡上幾天更好,有時候也會采用把布煮熟的方式。”
“幾天啊!我們今天還有希望看到現場染布不?”
“當然,我們已備好了浸泡過,晾到不滴水的半濕坯布。”甄專壹講解著。
陳墨義配合著取出晾過的土坯布,四折成W形的布疊,平放在刻有尺寸的木質工作板上,開始做記號。
他執起小竹片,沾一碟靛青染料,在中間點和左右分別標上藍點記號。
然後,他又以竹棒為軸,從第一層布頭開始卷,卷到這層布尾時,與第二層布頭同時反卷到布卷上,再往回卷,來回依次重複操作。
“大家可以看到,卷完後的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陳師傅剛才做的標記,這也是為了參裝花版時,上下的花版能對齊,使得印出的圖案位置正確。”
甄專壹拿起桌上的一塊雕刻好紋路的花版,“接下來,我來解答為什麽需要選用又窄又長的坯布了。因為——”
“大家都在卷,他要是不長,卷不動啊。”他哈哈笑著冷幽默了一把,然後氣氛確實很冷,大家壓根顧不上配合笑,目不轉睛地沉醉於觀摩陳墨義的操作。
陳墨義動作熟練,將第一塊單麵雕刻花板放在鐵製夾纈框架上,又將土坯布的折背與花板的鏤刻長邊對齊。
再取出第二塊雙麵刻有圖案的花板,選擇好與第一塊板相同圖案的一麵,扣在鋪於第一塊花板的布麵上,上下花板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