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千帆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如此激動,還不是太上皇真不讓人省心。
大宋和金國正打得不可開交,滿朝文武以及東京城百萬軍民,哪一個不是想著盼著大宋早點打敗金人,這才能過太平日子。
若是長期與金人這樣打下去,別說日子過得不踏實,很快成為亡國奴,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更慘的是,被金人當作戰利品俘虜,押回寒冷的北方當奴隸。
大宋的百姓現在都知道一旦此戰失敗,他們不會有好下場。
因此,金兵南下之前,官府讓他們撤離,藏匿糧食,堅壁清野,他們都很順從的聽指揮。
可是,偏偏就有的人,卻希望大宋失敗,趙桓失敗。
在太上皇趙佶看來,他是在大宋最危難時候選擇了放棄,將皇帝的位置讓給了趙桓,自個人卻先跑去避難了。
現在看到趙桓不僅整頓朝綱,還敢與金人決一死戰,大宋在東京城上無數次打敗金人的進攻。
這一係列的事情,讓趙佶看到被認定不成器的兒子,居然成為大宋的救星般閃耀和珍貴。
趙佶心頭是無比矛盾。
一方麵他貪戀權力,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成為養在宮中的閑置人員。
另外一方麵,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兒子隻要這場戰一打贏,從此大宋定將全是關於他兒子的話題,聲望也在不斷攀升。
而他這個太上皇徹底變成了一隻養在家中的猴子了,漸漸被人遺忘。
要是他兒子趙桓敗了,作為太上皇還可以出來收拾殘局,甚至再度登頂。
這便是一個當了大宋二十多年皇帝的人想法,怎麽不叫人震驚。
另外,朝廷中的文官集團,投降派和畏戰派們,隻要大宋在守城中失敗,那他們就能再度抬頭。
這失敗,不僅是官家重用武人的失敗,更是文官集團反撲武人的絕佳機會。
官家如此看著武人,把武將當兒孫一般寵著,這早就讓朝中的文官甚至一些沒有被重用的武將,很是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