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大家的曆史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放心吧,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在城裏相見了。”
“即便不去城裏,石嶺村現在有澤亮,有青年合作社,日子也差不了。”
“小雪,這幾個雞蛋你路上吃。”
“我這本《呼嘯山莊》你不是一直想要,諾,給你!”
……
他們一個個將東西塞進劉雪的包裏,每個人都紅了眼眶,離別的傷感充斥在小院裏。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性格各異,生活習慣也不同,說話口音更是不一樣,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有很多不適應,可現在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就像兄弟姐妹一般。
劉雪將東西放到廖澤亮開來的拖拉機上:“咱們一定不能斷了聯係,以後有事兒都說話,能幫忙的幫忙,能湊熱鬧的湊熱鬧,革命友誼永長存。”
拖拉機發動,路過村裏,不少村民都過來送行。
“劉知青,有空常回來看看!”
“你救過我兒子的命,劉知青,我們家不會忘了你的。”
“下次回來給你燉雞吃,到時候我們村一定日子好過了。”
……
大家一邊說著告別的話,一邊往車上扔土特產。
一包水煮花生,一條醃魚,一包幹菌子……
劉雪擦了擦微紅的眼眶:“大家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
她不停地跟大家揮手,心裏很是感動。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大家也不太歡迎下鄉知青的,總覺得他們是少爺小姐,幹不了什麽,白白浪費隊上的糧食。
知青們也看不慣村裏人的邋遢,不愛刷牙洗澡,說話粗俗暴力,就知道生孩子,隻講數量,不管質量。
生下來吃不好穿不好,很多還上不了學,最最重要的是還重男輕女。
可相處幾年下來,兩個互相看不對眼的群體慢慢適應,結下了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