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蕭猜到,會與他外家的軍權有關,但沒想到的是,皇上登基二十幾載,卻至今沒能掌管虎嘯軍。
所以,身邊有這樣一位,同樣能名正言順登上帝位的胞弟,自然會被視眼中釘肉中刺。
虧得父王這些年,從不與沈家親近,否則早就逼得皇上斬草除根了。
他記得小時候,父王是人人敬仰的大將軍,後來卻如何也不肯再帶兵出征。人人都道,庸王越發貪戀美色,昏聵無能。誰又能想到,其中還有這麽大的隱情?
即便父王一再藏拙,皇上對父王的惡意,卻從來都是有跡可循的,就比如父王的封號,本應該是雍容得雍,寓意安定、祥和、尊貴。
卻在下旨賜封號時,變成了庸才的庸,若說隻是一時筆誤,如何能說得過去?這兩個字天差地別,豈是輕易能夠寫錯的?
他記得自己開蒙讀書後,還特意問過父王,為什麽會被賜封號為庸。當時他父王隻是苦澀地一笑,摸了摸他的頭頂,並沒有解釋什麽。
長大後他才明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帝王想要誰全家的性命,都不是難事,賜下一個侮辱人的封號,又算得了什麽?
此時,顧南蕭對他父王有了很大改觀,也許父王多年來的隱忍,其中也有保護他和母妃的用意。
以往他覺得父王很偏寵兩個庶弟,但自從他們鬧出那種醜聞後,可謂前途盡毀,但見父王麵上,卻沒有絲毫惋惜之色,仿佛他們注定就是廢人一般。
顧南蕭直言問出心中的不解:“父王,難道這些年,您就是因為忌憚上麵那位,所以才故意做出夫妻不和,寵妾滅妻的假象嗎?
庸王聞言,十分落寞地長歎一口氣,眼神追憶地講述道:“本王和你母妃,自幼便被先皇賜婚,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本王愛極了她那明豔爽朗的性子,也曾對陛下賜婚許側妃的事,努力抗爭過。但終歸還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