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簾的是一片了無邊際的大平原,偶有些草叢、綠樹點綴其中。
看到此刻空曠的景色,兩人的心情也豁然開朗,均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寧靜。
兩人認準方向,一路向西行進。
由於兩人已將近五日沒有進食,所以也不敢再用真氣催動‘寒月縱’輕功進行趕路,遂隻是步行。
行了2日,隻覺腹中的饑餓感越發強烈。
眼前腳下的綠草漸多,這日傍晚,忽見前麵兩名牧民騎馬奔馳而來。
長袍牧民見到他們的著裝,知是異族,便勒馬詢問。
白愁兩人看著牧民嘰裏呱啦地說了一大堆聽不懂的語言,判斷這應是到了元國的領地。
白愁連說帶比畫,將船沉、腹中饑餓的事說了。
那兩個原住牧民雖然也聽不懂他的言語,但還是看出兩人饑餓落魄的遭遇。
元國人生性好客、憐貧恤苦,見兩人穿得破破爛爛,臉色發黃,知道是好長時間沒有進食了。
所以連拉加比畫,讓兩人分別坐到自己身後。
騎行約莫半個時辰。
十多個以毛氈搭成的蒙古包出現在兩人眼前。
趙雲從未見過這種建築,連連稱奇。
白愁介紹道“元國人多牧民,以遊牧為生,根據草勢時節趕著牛羊東遷西徙,並無固定定居,這種毛氈帳篷便於攜帶、能蔽風雪,就叫做蒙古包。”
交談間,已經到了蒙古包前。
四人下馬後,見到來了外人,又有幾個蒙古漢子圍了上來。
最初的兩名漢子嘰裏呱啦對幾人說了一番話。
這時有個身材不高、麵頰帶著些高原紅的漢子走了過來,用生硬的漢語介紹起來。
他叫特木爾,曾經在邊防軍服過役,所以懂一些漢話。剛才將兩人帶回來的漢子,一個叫斯日古楞,另一個叫旭日幹。問白愁兩人是怎麽到這裏的,又有什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