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地大物博,能打仗的將軍也非常多。
可用的兵馬精銳,達到兩百萬之多。
可是由誰來統兵,卻是大難題。
朝廷不缺驍勇的將軍,但智謀之士極少。
齊國不重用謀士,連官府衙門的師爺都非常少,像韓無生這種稍有謀略的人,就做了大將軍。
相反,楚國和夏國非常重用謀士,那些謀士甚至可以訓斥皇帝,可謂明君。
麵對三國壓境,皇帝頭疼不已。
朝廷居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領兵出征。
打仗不是兒戲,損兵折將過多的話,也是要殺頭的。
看到姬衍來了,皇帝也沒生氣,因為姬衍戰績斐然。
但他因為之前的事,現在不跟姬衍對話。
“韓無生。”
“臣在。”
“女國、夏國、楚國三麵出兵,浩浩****,有八十萬人,你可有良策?”
韓無生低頭說道:“陛下,從東境調兵過來,耗費時日太多,而且東邊的百萬精銳一扯,南蠻必定也會攻打過來,那我大齊將麵臨四國軍隊的壓製,首尾難顧。”
“朕要聽的是策略。”
“臣現在對玉門關情況不是很了解,無法做出判斷。”
皇帝憂心忡忡的說道:“玉門關附近隻有十幾萬人馬,朕已經從其他地方調兵過去,總數相加超過一百三十萬,你願意去統兵麽?”
“這……”
堂堂大將軍,現在卻怯弱了。
“怎麽,你是朝廷的第一大將,連你都怕了?”
“陛下,從各地調兵過去,果然人多,卻無法統一指揮,而且戰鬥力遠遠不足。”
對這,姬衍也是深表認同的。
那些兵馬雜亂無章,全是官府的兵丁、河防營的人湊起來的,看似人多,其實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精銳之所以被稱為精銳,是因為這樣的隊伍就是為戰場廝殺而生的,平日都會進行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