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崇明島西北方的海麵上,數十艘海船正在劈波斬浪朝著入海口的方向快速行駛。為首的一艘旗艦上,兩個文士打扮的人正負手站在船頭,其中一人吟誦出李白的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廣陵。
“嗬嗬,沒想到高將軍竟然還是一員儒將,現在正值三月,高將軍選擇這個時候去揚州看看,那是最好不過了。”
“少帥過譽了,在下不過是有感而發,現在的揚州跟唐代的揚州肯定是不一樣了,但是李白當年的那股豪情,在下依然能感受到。”這兩名文士打扮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高衡和鄭森。為了路上方便,兩人不可能頂盔貫甲,做武將打扮,而是跟手下士兵一樣,穿著便服。他們乘船從長江入海口沿江逆行,進入揚州府府城。
大海船肯定是不方便進入長江的,所以大海船停泊在海上,眾人換乘中型鳥船進入長江,若是有什麽變故,可以乘坐鳥船從長江出海口跟船隊主力匯合。
高衡沿著閩浙沿海遊覽了兩個多月,幾乎在每個府城都會停留數天,表麵上看高衡是在遊覽,實際上他卻有著更深層次的用意。跟隨高衡的衛士當中,有一些人掌握著特殊技能,他們在跟著高衡的時候,將路過的沿海地區的海況和地形全部記錄下來。
雖然高衡有大明全圖,也能從閩浙地區或者是鄭森這裏拿到當地的地圖,但是古代的地圖差異性很大,並不準確,隻有親自勘探一番才能作準。
高衡就是要讓手下人把這裏的地圖海圖全部繪製出來,不僅僅是作為日後通商的一個參考,更是為了戰爭做準備。雖然對南明時期各場戰爭的具體時間不是非常清楚,但是高衡知道,未來清兵的走向就是攻入南京,拿下弘光政權,緊接著兵逼福建,滅了隆武政權,然後攻擊兩廣,最終逼死永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