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走在隊伍的最前麵,高衡跟在他身後,在南明的地頭上,很多事情還是讓鄭森出麵的好。劉肇基雖然跟鄭森沒有打過照麵,但他認識鄭芝龍,鄭森是鄭芝龍的長子,兩人麵貌自然有幾分相似,劉肇基立刻大踏步迎了上來,抱拳道:“鄭將軍,歡迎歡迎啊,不知道是什麽風把你給吹來了。”
劉肇基說起來比鄭芝龍還大幾歲,是鄭森的父輩,私下裏鄭森叫一聲大伯都不為過,可今日他對一個小輩竟然如此客氣,不禁讓任民育有些側目。
實際上,哪裏是劉肇基願意這麽做,實在是形勢比人強,虎落平陽被犬欺。
遙想當年,劉肇基可是在山海關跟著尤世威打仗的老軍頭,一直在九邊作戰,而且是九邊當中地位最高的遼東軍,劉肇基本人也是出身將門世家,本身就帶著武將的傲氣。十年前,就已經做到了遼東軍副總兵的位置,可謂是位高權重。
本來,他應該有更高的官職才對,可洪承疇經略遼東之後,因為杏山一戰,劉肇基兵少,停滯不前,洪承疇直接免去了他的職務,劉肇基隻能回到關內,在京師被大順軍攻占之前,崇禎給了他一個都督同知的閑職,把他打發去了南京兵部,提督南京大校場。
實際上就跟後世退居二線一樣,隻不過劉肇基這個退居二線是一點實權都沒有,作為一個武將,跟光杆司令沒區別。大明稍微能打一點的部隊都集中在長江以北,南邊就剩下一個鄭芝龍的福建水師比較厲害,劉肇基提督南京大校場,手下無兵無將,非常鬱悶。
好在,他來到南京沒多久,京師就被李自成打下了,弘光政權建立之後,史可法督師揚州一帶,弘光朝廷無人可用,劉肇基毛遂自薦加上史可法的推薦,朝廷總算是給了他揚州總兵的職位,讓他協助史可法防守揚州,這才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