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前兩年,鬧旱災,顆粒無收,多少人吃不上飯,更別說抓藥看病了。我這心裏啊,揪著疼。”
“可不是嘛,”張大山接過話茬,
“那時候,連最普通的甘草都成了稀罕物,價錢翻了好幾倍,好多窮苦人家都看不起病,隻能硬扛著。”
他想起自己剛穿越過來那會兒,身無分文,差點餓死街頭,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
“現在日子好過了,”劉大夫笑嗬嗬地說,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藥材也跟著沾光。你看這黃精,往年這時候,哪能長得這麽好?”
張大山拍了拍劉大夫的肩膀,“走,劉大夫,咱們去庫房盤貨。”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藥材庫房。
各種藥材整齊地擺放在木架上,散發著各自獨特的氣味。
張大山一邊清點藥材,一邊琢磨著,
“劉大夫,我覺得咱們可以嚐試炮製一些藥丸和藥散,你看現在來看病的,抓幾副湯藥回去,煎藥麻煩不說,那味兒還苦,好多人,尤其是小孩子,都犯怵。”
“要是做成藥丸藥散,方便服用,也能提高濟世堂的收益。”
劉大夫捋了捋自己的胡須,
“大山,你這想法不錯!藥丸藥散方便攜帶,也省去了病人自己煎煮的麻煩。咱們濟世堂要是能推出一些成藥,肯定能吸引更多病人。”
張大山眼睛一亮,
“對啊!而且還能提高咱們的收益!隻要東西好,不愁賣不出去。”
“嗯,那就先從一些常用的藥丸開始,例如感冒藥、止痛藥之類的。等以後咱們條件再好些,可以再研究一些更複雜的方子。”
張大山一邊說著,一邊在本子上記下一些藥方。
劉大夫也來了興致,
“對,還可以做些藥散,像藿香正氣散、金銀花露之類的,夏天用得上。”
“好主意!”張大山讚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