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8月。
燧人堆啟動開機實驗,在燧人堆數百研究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一項重大技術難題,於開機實驗中,使自持率成功破10,達到11.21的高度。
十年目標,一朝功成。
同年九月30日,國慶前夕,曙光堆完成所有建設,並組裝完成,經過陳懷楚和總設計師組一眾專家的研判,曙光堆項目圓滿完成,一應設置滿足既定實驗要求。
自此,標誌著國家花費千億所建造的西北能源基地及曙光工程示範堆項目,就此完成前期投入建設。
而曙光堆的開機實驗,也在經過總設計師組的慎重考慮,並上報相關領導部門後,敲定於10月16日進行。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這隻是很平常的一天,但總設計師組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在1964年的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這一壯舉就此打破了西方大國的核訛詐,也奠定了我國在世界上的‘核大國’地位。
時間流轉,已然是七十一年後。他們打算在這同樣的一天,以核聚變的光芒,徹底奠定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強國地位。
10月16日如期來臨。
陳懷楚和所有曙光堆項目組的研究員們全都匯聚在指揮大廳,隨同而來的還有相關領導及各大媒體,總計有上千人。
指揮大廳內。
陳懷楚站在控製台前,在他周圍則是此前曾去燧人堆慰問過的領導,以及孫院士和周院士等人。
此刻,所有人都在看著指揮大廳內一位位研究員操控著各項設施,注視著他們在檢查著實驗點火前的最後一次自檢。
“陳總師,這次的實驗目標,會進行到哪一步?”一位領導望著透明玻璃牆對麵的實驗室,忍不住開口問道。
“此次實驗計劃,將會重點檢驗兩項標準。”
“一是自持率,按照燧人堆的技術積累,新建成的曙光堆自持率將會達到10至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