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滿心期待勝利曙光的時候,鑽具超長超重的問題再次如同一頭凶猛的野獸,給整個鑽井工程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即將鑽至萬米時,井下鑽具的長度與載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超高噸位、超大扭矩的鑽具在那狹小逼仄的空間中高負荷運轉,發出不堪重負的“嘎吱”聲。
此刻,鑽具在地表轉 10圈,地下的鑽頭卻可能連 1圈都轉不了,整整 9圈的能量都在鑽具的蠕變中白白消耗。而更糟糕的是,劇烈的井下震動讓鑽具斷裂的風險直線上升,每一秒都像是懸在刀刃上,隨時可能麵臨無法挽回的災難,所有人的心都被緊緊揪起。
許賀新一會兒蹲下身子,粗糙的大手輕輕觸摸鑽具,感受其震動的頻率,心裏默默想著:“這震動不對勁,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我一定要把它解開。”
一會兒抬頭凝視著鑽機的操作麵板,思考著問題的根源,嘴裏還不時念叨:“肯定還有關鍵因素沒考慮到。到底是什麽呢?”
禪忠祥則帶領著技術人員日夜奮戰,悶熱的臨時工作室裏,禪忠祥緊盯著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汗水順著臉頰不斷滑落,滴在鍵盤上,發出輕微的聲響。
他喃喃自語:“一定還有什麽我們沒發現的關鍵因素。要是再找不到,這工程可就懸了。我絕不能讓大家的努力白費。”
團隊成員們圍在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提出各種假設和方案。
“會不會是鑽具連接部位的問題?”一個年輕的技術人員小聲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不確定。
禪忠祥眼睛一亮,連忙回答:“有道理,我們趕緊分析一下連接部位的數據。說不定這就是解開謎題的關鍵鑰匙。”
經過無數次的討論和嚐試,他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鑽具的應力分布不均,導致在高負荷運轉下容易出現蠕變和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