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柳二泉帶著梨花和槐根來了,梨花手裏還挽個了小小的針線簍子。
看到他們,喜清歡笑著迎了進來,把梨花送到喜潔歡這兒,就領著二泉和槐根去了竹屋,二泉一到就要拿起掃帚打掃,被喜清歡攔住了,領著柳二泉轉了一圈,喜清歡也沒有絲毫不好意思,把該做什麽該注意什麽都細細說了一遍,柳二泉也聽得仔細,一點兒也沒有被一個小女孩指揮而尷尬。
柳二泉是個認真的人,做事情一絲不苟,到了飯點,也不在喜家吃飯,硬是帶著兩孩子回家去了,一天下來,幾乎沒有都沒有停歇,他似乎覺得隻有不停的幹活,才對得起喜家給他的五十文工錢。
幾天下來,鄉親們也有了經驗,也不再中午跑來賣貝殼,而是攢上一天,或是漲潮了沒法撿的時候再過來,這樣一來,喜家的院子到了晚上便熱鬧不已,連著那沒事做的也跑來看個熱鬧,喜慶靖待人又客氣,有客來了,雖然沒有足夠的坐位,可喝上一碗茶水還是有的。
以往,喜清歡總覺得海邊的海蠣並沒有多少,現在,她才知道是她低估了海邊的寶藏,鄉親們交來的這些貝殼裏,她已經挑了許多的文蛤出來,現在家裏六個缸已經裝了四個缸了,這個季節不是文蛤的旺季,文蛤都愛藏到泥沙下,她原先都沒想到要去挖一挖,鄉親們卻與她不一樣,好不容易有這個財路,單憑礁石上的那些貝殼自然是僧多粥少,他們便自己想辦法,在海灘上撿,發展到摳泥裏的貝殼,到現在,每個出門都帶上了鋤頭,倒是給喜清歡帶了不少的驚喜。
二月初一這天,喜清歡姐妹幾個都跟著喜守業一起挑了東西去了鎮上,楊氏也挽了包裹跟著一起去,明天開業,今天還得布置起來。
鋪子已經大變樣了,原本的窗也拆了去,改成了木板拆卸的門麵,進門兩邊都放了方形木桶,連著一起就像分隔開的木池子,池子上方的牆上也釘上了排排木架子,用來放些小瓶小罐,靠門的右邊弄了個櫃台,這些都是喜清歡的要求,倒是借鑒了前世自選店的風格,最靠裏的角門邊上那一排卻還是用了周洪明留下的木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