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老村長知道喜清歡今天要進鎮去換銅錢,馬上讓他的大兒子去喊了村裏兩個有威望的村民一同前往,這兩人一個是楊家,一個是柳家,都是一言九鼎輩份較高的中年人,柳老村長這麽做當然也是為了杜絕被他人詬病。
有這三人同行,捕魚的事就要被耽擱了,喜清歡細算了算這幾天往鋪子裏送的貨,撐個兩天應該沒問題,便幹脆和喜守業商量著先去買東西。
於是,一船五人直接去了東臨渡,拴好了船,喜清歡還有些擔心這船放在這兒是否安全,喜守業卻已掏出了三文錢遞到了埠邊一個不起眼的老頭手裏。
老頭笑眯眯的接下,確認了哪條船是喜守業家的才又轉去了別處。
“爹,這是?”喜清歡驚訝的問。
“這是埠頭的老人了,上次我們送楊公子到鎮上,還是那位船家介紹的,一個時辰三文錢。”喜守業解釋道。
“這老頭兒倒是會做生意。”其他三人紛紛讚道。
喜清歡意外的看了看那老頭兒,既然上次存了一夜都沒事,這次自然也沒問題了,便放心的跟著喜守業進鎮。
喜守業先去四喜齋找喜世廉,一會兒還要去買鐵沙和麻繩之類的東西,喜清歡則陪著其他三人去了銀莊。
她之前是來換過零錢,自然知道這其中的規矩,一兩銀子價值一千文,可是,去換的時候,卻不會兌足千文,所以,喜清歡才會提出讓柳老村長派人過來,讓他們親自來兌了,這樣她才不會有麻煩。
鎮上也就一家錢莊,信譽倒是一等一的。
柳老村長的大兒子倒也不是沒見識的,商量一番後,便將五十兩銀子都兌成了銅錢,一兩兌九百九十九文,倒也不是很過份。
足足五十串銅錢,所幸三人都有所準備,都帶了空簍過來,將這些銅錢用稻草掩好,幾人也不耽擱,一起往東臨渡走去,之前和喜守業已經商量好,做好了事就直接去渡口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