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果爾很詫異,皇太極居然沒有來攻打。
這是他不知道海蘭珠對於皇太極的意義,而且就像皇太極說的那樣,瓷器不與瓦罐碰。
真要徹底打敗索倫人,不死個三五萬,怎麽可能?
滿打滿算,皇太極也就十三萬兵馬,死三分之一,他還怎麽抽大明的血?
有足夠的優勢那就不一樣了,他就是打算用足夠的優勢,徹底打敗索倫人,那需要時間。
而陳嗣業,也需要時間,他也在等,等一個能夠重創大清的機會。
而此時的大明,內憂更甚。
從天啟七年“王二”起義,到崇禎元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等人起義,明廷就沒安生過。
緊接著,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又起義。
明廷一邊防禦大清,一邊派兵鎮壓農民起義,當然了,喀爾喀蒙古,厄魯特蒙古,甚至是別的外族,也時不時的打大明。
大明有點四麵楚歌!
王煜昊跟著遼東軍商隊來了嗣業城,陳嗣業接見了他。
對於現在的大明,王煜昊憂心忡忡。
“王大人,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陳嗣業開門見山道。
“清軍兩次入關,陛下大怒,對遼東軍很不滿。”
“更兼王嘉胤,高迎祥,張獻忠在西北聚眾二十多萬,甚至連府城都打下來了。”
陳嗣業當然知道,表情平靜道:“你不會讓我去打他們吧?我可沒有那個實力。”
對於陳嗣業的推脫,王煜昊心裏是不爽的。
但他還是耐心道:“我可以勸說遼東方麵,送你們一些物資,希望你能夠跟遼東軍一起夾擊大清。”
“不需要打下沈陽,隻需要打出一點戰績來就行。”
陳嗣業當場拒絕,簡直開玩笑,他寧願自己去打大清,也不可能跟遼東軍合作。
那幫家夥,賣隊友是出了名的。
壓力?
誰沒有壓力?遼東軍每年拿那麽多的錢糧,隻知道守城,他們還有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