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白,這種較量不隻是市場上的買賣,而是兩個大勢力之間的比拚。
新聞發布會後,安勝一直在回購自家的股份,很快就把持股比例從15%提高到了20%。
公司內部的決策層看到了機會,決定用資金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同時,宇文平那邊也不甘示弱,積極收購股份,目前已經擁有35%的股權,成了安勝最大的股東。
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大量收購股份來掌控這家公司的命運。
但光是大股東還不足以讓宇文平真正接管安勝,還需要通過股東投票和爭取多數管理層的支持才行。
雖然他已經擁有了最多的股份,但如何處理好內部的人際關係和權力平衡,對他來說仍然是個巨大的挑戰。
作為外來的投資者,宇文平在安勝內部沒有太多支持,想要順利掌權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不但要麵對內部的質疑,還要逐步贏得管理層和其他股東的信任。
所以在第一次提議更換董事長的投票中,盡管他私下做了很多工作,結果還是失敗了。
這對他的打擊不小,讓他意識到單靠資本的力量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如果要徹底控股安勝,他隻能繼續增加持股量達到49%,以絕對的優勢向相關部門申請成為董事長。
這是他最後的策略,也是唯一能掌控安勝的辦法。
隻要沒人能擁有超過49%的股份,根據現在的法律,安勝就隻能由持有最多股份的人管理。
這樣的規定看似合理,但實際上給公司管理層帶來了不少壓力和挑戰。
他們不僅要時刻注意市場的波動,還得警惕可能隨時出現的競爭者試圖增加他們的持股比例。
但是,隨著安勝賠償危機的解決,市場上的散戶越來越難大規模買入股份了。
這次危機的成功處理不僅提高了公司的聲譽,也讓現有股東對安勝更有信心,更多人選擇了長期持有而不是出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