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播之後,葉嘉言看了看時間,上午十點五十分。
她打開微信聊天框,看看周懿行有沒有給她留言。
但沒有。
屏幕上空空如也,沒有新消息的提示,隻有她之前發出的質問,孤零零地躺在那裏,像是未完成的對話,懸在半空。
葉嘉言心中湧起一陣失落。
這麽說,剛剛那位“辛喆迷弟”也不是周懿行了?
都在那邊現身了,怎麽可能不跟她說話?
也是,看他昨晚醉醺醺的樣子,說不定還在補覺。
葉嘉言又把頁麵切到小紅書,驀地,發現有一條未關注人發來的私信。
原來是先前在直播間搞事情的“紅蜘蛛”。
此番,他發來了照得很清楚的扇麵圖,似乎是又想明白了,要讓她鑒定一下。
因為係統設置,在葉嘉言沒回複他之前,他無法再說話。
葉嘉言慢悠悠鑒賞起這幅畫來。
若以“目鑒”來說,這畫沒什麽問題,似乎就是當初拍出去的那一幅《仿元人桐蔭清閑》。
但,總覺得哪裏不對。
葉嘉言想了想,給當初的受買人打了個電話。
確認對方拍得的扇麵還在手中,並未轉讓,葉嘉言不由皺起眉。
難道,這位網友所持的畫,是贗畫麽?
要不要走一趟?靜態的隔著屏幕的展示,她仍然判斷不了。
所謂“目鑒”,乃是對書畫進行全麵而細致的審視——從裝潢的考究,到選材的精妙,再到紙絹的質地,圖章的篆刻,款式題跋的況味,乃至書畫本身流露的氣韻,無一不是鑒定的關鍵所在。
細細說來,這當中涵蓋了書畫所承載的時代風貌與個人特色,印章的真偽,題跋的內涵,材質的年份,乃至裝裱的工藝,無一不是解開真偽之謎的線索。
此外,收藏行業的人士,還會利用著錄、文獻記載,作為考據之用。但這個不屬“目鑒”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