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此次‘藝從海上來’拍賣會,我想采用網拍與線下拍賣並行的方式。”
總裁辦公室,葉嘉言輕輕點觸手中的平板電腦。從現當代藝術品事業部出來,葉嘉言便趕過來,向張印權匯報“藝從海上來”專場拍賣會的籌備細節。
“哦?”張印權抬了抬眼鏡,“怎麽有這個想法?說說看。”
“非遺藝術品,不是古董名品,隻在線下拍賣有遇冷的風險。而且,我們拍賣會的內核是‘為藝術發聲,挖掘隱於市井的藝術瑰寶’。網拍更利於傳播,對公司的形象有好處。”
張印權點點頭:“繼續說。”
屏幕瞬間亮起,展示著她精心設計的PPT,每處細節都透出科技、藝術的融合。
展示之後,她說:“特別是網拍部分,我將投入大量資源優化用戶體驗,利用高清直播技術,讓每一件展品仿佛就在藏家眼前,觸手可及。”
談及拍賣方式,葉嘉言的眼神更加堅定:“至於拍賣機製,我會采用荷蘭拍。”
“荷蘭拍?在國內很少用,”張印權含了笑,但笑中又隱有憂色,“會不會太冒險了?”
與常見的英式拍賣不同,荷蘭拍是一種特殊的拍賣形式——降價拍賣。
拍賣人會先先預設一個最高價和保留價,而後從高價往低價喊。第一個應價的競拍者,將“先到先得”地成為藏品的擁有者。
在整個拍賣過程中,競價都會按設定的階梯進行。拍賣師須靈活運用競價階梯,盡量在更高的階梯,拿下對此有興趣的藏家。
隻是,藏家無不希望,以最接近保留價的價格,得到夢寐以求的藏品。拍賣師喊出的每一個階梯價,都是對競買人心理底線的微妙試探。
於是,降價就像是懸崖邊的瀑布,一開始便無法回頭,如無人應價,它一路狂瀉至穀底。
葉嘉言早知張印權會有疑問,便耐心地解釋:“大多數藏家是奔名品來的,但我們的拍品並非名品。如果按傳統方式,從低價起拍,很難出現高價,甚至於出現大量流標。那我們就白費功夫了。張總,一早我就說過了,做這個專場拍賣會,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博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