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流年總有春

第53章 簸箕溝

簸箕溝地處甘肅、內蒙、寧夏三省交界的大山裏。

顧名思義,簸箕溝就是一個形狀像簸箕的大山溝。

這裏原本是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到處是光禿禿的山,沒有什麽高大的樹木,隻有一些稀稀疏疏的雜草。

從清代開始,人們就在簸箕溝發現了煤礦,開始開采煤炭,遠銷甘肅內蒙寧夏各地。

民國時期,周邊地區家家戶戶冬天取暖用的都是簸箕溝的煤炭。

成群結隊的駱駝客從簸箕溝馱了煤炭,販賣到各地,再運了生活物資賣到簸箕溝。

簸箕溝越來越熱鬧,儼然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或者說是一個江湖。

那時候的采煤技術落後,沒有什麽機械設備,全都靠工人下井用鎬頭采煤,然後用紅柳背簍背上來,不僅辛苦,還極其危險,經常出人命。

簸箕溝有個俗語:簸箕溝,煤漏鬥,吃的陽間飯,踩的鬼門關。

來簸箕溝的人,無外乎兩種人,一種是走投無路的人,另一種是想發財的人。

這裏有身上背了人命被通緝的罪犯,有被抓了壯丁逃回來的逃兵,有窮困潦倒吃不上飯的窮苦人...

還有拿著大把銀子來開礦的礦主,也有想在簸箕溝發財改變命運的年青後生...

不管是什麽人,能在簸箕溝混,必須是咬鐵嚼鋼的硬漢子,必須有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髒腑(肚量和狠心)。

下井挖煤的受苦人自不必說,本就是在鬼門關裏討生活,而來簸箕溝開礦的礦主,也是拿著身家性命在豪賭。

因為簸箕溝的礦脈可謂神出鬼沒,有些大家都看好的煤礦,幾年都挖不出煤,可有些大家都覺得不行的地方,卻能挖到礦脈,立馬就發了大財。

煤炭被譽為黑金,隻要能挖到礦脈,回報的利潤可謂一本萬利。

好多大礦主豪擲千金,卻幾年都挖不到煤,賠得傾家**產,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