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瀚海馭風

第107章 要質量還是要資本

風電行業的閉門會,名義上是一場閉門交流,實際上也是給上級領導的一次成果展示會和政策研究的指向會。

因而與會人員延續之前峰會時的名單,除了——中層零部件製造商無法參加外,各主要風機整機製造商的代表與大型風電場運營主管都應邀參會。

這場會議沒有任何新聞媒體在場,會場燈光壓得很低,四周圍滿了速記員,氣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閉門會都更緊繃。

主席台上的能源局副司長掃了一圈眾人,簡短開場:“今天不是匯報成果,也不是交流心得。是定方向、定規則的會。每一條建議,都會影響未來十年風電產業的基本盤。大家各抒己見,但請務必要以國家與人民利益為重。”

話音剛落,前排,一個身影緩緩起身。

自然是吳俊豪。

他不緊不慢地拿起麥克風,語氣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節奏:“我建議,將‘風電機組平台化與認證標準’立項提前,明文規定——未來三年,行業主推機型功率不得低於5兆瓦,標準體係同步適配10兆瓦以上直驅平台。總之,簡化開發路徑,集中資源,減少低效投資好強化出口競爭力。”

台下,有人眼神一亮,更多人微微頷首。

尤其是幾家即將布局6兆瓦、8兆瓦機型的整機廠代表,眼中閃過急不可耐的認同。

吳俊豪環視一圈,補了一句:“與其讓劣質小機組卷死行業,不如未雨綢繆,統一高功率技術路線,避免低端重複內耗,才能真正走出去。”

有人當場鼓掌,更多人猶豫著舉了舉手。

氣氛一時變得曖昧。

麥麥提就是在時舉起了話筒:“我反對立項限功率標準!”

他的語氣不大,但十分冷硬,在擴音設備的加持下,整間會場變得鴉雀無聲。

麥麥提略一停頓,繼續道:“製定認證標準,依我看,必須以係統安全、運行經濟性和多場景適配為前提,而不是單純按兆瓦數劃線。今天看似推動產業升級,實則人為製造壁壘,逼死中型創新企業,隻剩下寡頭把持市場。最終,行業鏈條失去彈性,供應體係失去多樣性,一旦超大型機組批量失效,整個產業鏈會整體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