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南夷成功平叛,紙幣順利推行,茶馬古道往來商賈頻繁時。
立下不世之功的董仲舒,則是選擇急流勇退,重新回到他第一次來到邛都夷建立的學堂中。
他看著學堂內被召集來的邛人百姓,朗聲道:“鄉親們,這學堂裏有你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智慧,能讓你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能讓你們的子孫後代有更廣闊的未來。”
董仲舒誠懇地說道。
在他的努力下,終於有一些勇敢的孩子走進了學堂。
學堂裏,簡陋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麵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
董仲舒站在講台上,手中捧著一本泛黃的書籍,那是他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料。
上課伊始,董仲舒先是教孩子們識字。
他拿起一根樹枝,在平整的沙地上一筆一劃地寫下簡單的漢字,一邊寫一邊耐心地講解著每個字的含義和讀音。
“孩子們,瞧這個‘日’字,它的形狀就像天上那個每天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太陽,圓圓的,光芒萬丈。”
說著,他抬起頭,指了指窗外高懸的太陽,孩子們也紛紛跟著他的手勢,好奇地望向天空。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太陽,這個‘日’字就代表著太陽,也是我們大漢的天子和邛都夷的神靈,代表著光明和希望。”
孩子們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地上的字,有的孩子還跟著董仲舒的手勢在空中比劃著,嘴裏小聲重複著讀音,努力地記住這些陌生又新奇的符號。
而接下來是算術課,董仲舒為了讓抽象的數字變得生動易懂,他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把石子。
“來,孩子們,我們今天來學習數數。”
他將石子分成幾堆,然後開始引導孩子們數數。
“一堆石子是一個,兩堆石子就是兩個,那三堆呢?”
孩子們紛紛伸出小手,一邊指著石子,一邊認真地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