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她望著窗外,思索。
程洲是真的和她父親三觀一致麽?
所有讓你覺得“愉悅”的聊天,恐怕都是對方在潛移默化中輸出了情緒價值。
程洲這人聰明靈活、進退有度,懂得怎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再加上三天兩頭往她家跑,送點小禮物,給足了老年人需要的陪伴和關愛。
恐怕,在父母的心目中,他們對程洲的滿意程度,遠遠比對她高。
更別提,廠子也被程洲打理得井井有條。
簡直就是老一輩心目中完美的“幹兒子”。
“所以,你更要抓緊了!你的局麵很危險!”
隔日和閨蜜見了麵,閨蜜切入核心。
“你的娘家人越是離不開程洲,你和程洲的離婚阻礙就會越大!”
傅茗蕊知道,這話沒錯。
她在父母那裏作為“子女”的價值部分,正在逐漸被程洲擠壓空間。
平心而論,她覺得自己哪兒哪兒也比不上程洲。
程洲和父親間天然就有男人的話題、男人的聊天方式。
加上他把家業打理得不錯,又從事業角度得到了一個“父親”對於“兒子”的認可。
那她還有什麽優勢呢?
身為女兒的“貼心小棉襖”的優勢麽?
可這方麵,程洲甚至比她更會來事兒。
她媽愛喝茶,程洲就變著法子尋覓各地不同的茶葉,拎回家孝敬。
她爸喜歡釣魚,程洲就自學了路亞和台釣,時不時約著她爸一起去江邊。
兩個男人抽抽煙、聊聊天,對社會時政高談闊論一番,不知不覺就能釣上半日。
反而是她這個有血緣關係的女兒,和父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了二十多年,從小到大不知積攢了多少矛盾、多少看不慣。
真要讓她一下變個臉,極度熱情地去附和、去討好……
反正她是做不到。
閨蜜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