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尋找古麗

第100章 找到照片又能怎樣?

照片找到了,但有用的線索並不多。

這份報紙的出版日期是1965年7月日,配圖刊發的文章分了幾段,分別描述了農一師各團場的生產活動。其中提到棉花的部分是這樣的:

“一團、三團、六團的棉田順利結鈴,豐收在望。二團的同誌們,經過艱苦的洗堿會戰,在泛紅的鹽斑地上試種了二十七畝耐鹽棉種,第一批小苗夭折後,吸取教訓栽培的第二批小苗正在茁壯成長。七團今年首次試種棉花,也取得了喜人成績。”

倪愛蓮的名字,隻是在配圖說明中出現了一次。現在對她在哪個團場,哪個連隊仍然一無所知。

“種棉花的,那首先考慮一團。”馬建國難得主動一句。

“馬老板說得在理。”讀書會的成員以新疆本地人的身份證明說,“提起新疆長絨棉,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團金銀川鎮。”

“三團的棉花也很厲害好嗎?”另一位成員說,“我家有親戚在那邊,我知道。三團的棉花畝產量很高,好多年都連續獲得全國棉花單產冠軍。”

“七團也有高產棉,上過新聞的。”

“六團的棉花也不少,之前我家的棉被芯就是六團的。”

“其實很多團場多少都要種一些棉花。”

……

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倪女士隻是用微微發抖的手反複擦拭眼鏡,仿佛隻有這樣才能讓她心情平靜。

薑南心中倒有個主意,隻是沒有成功之前不想宣諸於口。

這天晚上,古麗茶室為倪女士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慶祝宴會,馬建國也一臉不情不願地到場,並對陳列的書報雜誌大肆挑剔。

口琴悠揚,鈴鼓清脆,還有位讀書會成員敲起了非洲鼓。歡快熱烈的曲調裏,腳步不自覺地就變成了舞步。倪女士在人群中慢慢旋轉,柔軟的旗袍邊角漾出漣漪。

突然調門一變,敲打非洲鼓的那位扯著喉嚨唱起來:“哪裏來的駱駝客喲,沙裏洪巴嘿喲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