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新把掃描版傳給薑南,旁邊工作人員明顯鬆了口氣。
“如果有清晰的照片,又有知青證和相關榮譽證明這是張秀梅同誌,我們肯定會盡快更換照片。”
薑南順勢提出想查閱這裏收藏的資料,他也同意了:“等我先請示一下。既然是支援過新疆的老知青,有什麽需要是應該盡力滿足。更何況……”
他朝正在喝水的劉誌新瞟了一眼,壓低聲音:“今天你可是幫了大忙,那位劉先生一天能鬧三次。”
“舉手之勞,不必這麽客氣。”薑南朝倪女士瞟去,多少帶了點邀功的意味。
倪女士別過臉,舉著眼鏡湊近旁邊的展櫃:“這針腳還不如我的。”
玻璃罩裏是一件洗到發白的勞動布外套,補丁一層撂著一層,最容易磨損的右肩爬著蜈蚣似的針腳。
“哎,姑娘,那個修複要等幾天呀?”劉誌新搓搓手,“到時候怎麽聯絡你?還有這價格……”
薑南隨口報了個小三張的市場常見價。
“很快。”她指指門外,“我們的房車停在鐵門外,我現在就去在車上修照片,你在這裏等著就行。”
回到車上,薑南打開新購置的筆記本,花了點時間安裝需要的軟件。這一步是最漫長的,接下來就相當輕鬆愉快。
隻需要把掃描件導入,設置好修複權重,AI助手和自動化程序會自動工作。她隻需要對比原照片,根據生成結果是否自然重新調整參數。
當然,人臉和手部的細節,尤其瞳孔光點區域是她手工完成的。用更細膩的像素羽化邊緣一點點覆蓋AI生成的部分,頻率分離法處理最後的麵部光影。
一個英氣勃勃的張秀梅躍然而出,時間剛好兩個小時。
保存完PSD源文件,薑南給自己喂了一把葡萄幹,同時等著打印機完成工作。
電子版的方便保存使用,實體照片卻更接近當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