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則以六萬大軍獨立作戰,幾乎是傾全國之力出擊。
四國聯軍十八萬大軍兵分兩路,氣勢如虹。
在大乾的都城陽翟,朝廷大臣們因為外敵威脅而慌亂不安,有人主張割地求和,也有人堅持抵抗到底。
主和派多為年長的大臣,他們似乎更傾向於保守的做法,這讓年輕的君主林川感到不滿。
林川皺眉問道:“公孫沅,立即匯報我國的軍事部署和剩餘兵力。”他意識到局勢突然惡化,自己必須迅速掌握現狀。
公孫沅冷靜回應,列舉了各地區的將領和兵力數目:西部由蒙遠統領三萬大軍;北方暴淵率兵一萬。
南方吳起麾下有二萬二千士兵;東方則分為兩部,一部由尉遲恭帶領七千人馬,另一部則是韓信獨自領軍。
由於之前裁軍以及地方駐軍的需求,目前可調動的兵力僅餘十三萬人。
“大王,或許我們應考慮與敵方議和,以避免戰爭。”一位老臣顫巍巍地建議道。
林川心中怒氣暗湧,但他表麵不動聲色。
他的謀士賈詡看出了林川的憤怒,並非因為提議本身,而是對這些大臣缺乏遠見感到失望。
朝中已然形成兩股勢力,一邊是支持改革的新派,另一邊是由後蓋為首的老臣組成的保守派。
新派人物如燭戊之、申不遇和王猛等積極推行新政,而保守派雖然權力不如從前,但在朝堂上依舊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麵對主和的聲音,林川決定直接挑戰後蓋:“後蓋大人,請問你為何認為我們應該選擇和親?”
後蓋微笑回應,心中卻想著林川可能害怕他,於是傲慢地說:“顯然,我們的實力不如敵人,割地求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林川目光銳利地掃過麵前的兩個人,他們曾在曆史上留下足跡,參與過對抗荒國的大戰,最終不幸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