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短期合同還是長期合同,總之現在青鬆集團是不缺這一部分的原材料了,如果青鬆集團能繼續從別的地方搞到原材料,很快就能脫離眼前的困境。
能完成這一切的前提是什麽?是青鬆集團有錢,能先給錢後拿貨,讓其他原料供應商不用承擔風險。
那麽問題來了,青鬆集團為什麽還有錢?
“因為青鬆集團看清了問題的本質,資本體係下構建的金融泡沫不過是一種收割財富的手段,實業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
還是上次的餐館,還是那個包間,李鬆柏等人再次齊聚一堂。
這次的聚會原本是商議下一輪攻勢的任務分配,李鬆柏又是最後一個到的,和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等待時間眾人並沒有保持沉默,而是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了青鬆集團的近況。
李鬆柏到達後見眾人談興正濃,便沒有出言打擾,而是參與進話題中。
剛剛那一番言論是劉梓鴻發表的,看得出來,他這段時間確實成長了不少,類似於這種既有道理又深刻的觀點他已經發表過很多了。
劉梓鴻繼續說道:“對方的第一步,斷掉青鬆集團的原料供應,這其實和自由國對咱們華夏的企業進行製裁是同一個道理,一個是讓貨賣不出去,另一個是讓貨做不出來。”
“其實這兩個結果對企業來說都算不上太要命,在這裏賣不出去可以到別的地方賣,在這裏買不到原料也可以到別的地方買,隻要時間充足,企業早晚能緩過來。”
“實際上這兩招的根本戰場不是市場,而是金融,當一家企業做不出產品,或者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投資者就會失去信心,從而出現大批量的股份轉讓和股票拋售,企業最大的股東,也就是企業實際擁有者手中的財富就會大幅度縮水。”
“這種時候企業擁有者一般隻有兩種解決方法——要麽直接認輸,低價轉讓股份,把自己的公司拱手送人;要麽血拚到底,拿出大量的錢來救市,保證自己手中股份的價值,直到自己或敵人彈盡糧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