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勳用事實告訴大家,什麽才叫做監察使的正確打開方式。
監察使是“監察”,是監督的監,督察的察。
監察使靠什麽闖**江湖,不是靠政績,不是靠抓多少人,而是靠名聲。
擁有一個好名聲的監察使,他的人,他說的話,基本上就代表著對錯了。
觀察,記錄,原原本本的將事情經過告知世人,這才是監察使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不是整天無頭蒼蠅一樣亂轉,沒屁擱勒嗓子,成天罵大街。
監察使記錄,大學官作證,公堂之外,百姓聚集,周圍有府衙官員與文吏。
一五一十,一筆一劃,清清楚楚。
趙勳吹幹了黃紙上的墨跡,晃著膀子帶著人離開了。
再看站在原地的方雲師,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他犯的錯,其實和能力不足、考慮不周、做事馬虎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他真的這麽無能,也不可能幹到通判這個位置。
要說他唯一的錯,那就是根本沒將趙勳放在眼裏。
他慮到了陳遠山的“沒管轄權”和“沒腦子”,也考慮到了厲滄均“不知情”以及“未參與”,唯獨沒考慮趙勳的反應,潛意識裏,他認為趙勳隻有忍氣吞聲的份兒。
方雲師緊緊盯著趙勳的背影,直到後者消失在了人群之中,第一想法就是令人備轎,前往城南。
殊不知,人群之中也有兩雙眼睛盯著他,正是馬岩與丁三。
見到方雲師鑽進了轎子裏,馬岩感慨道:“趙兄弟果然料事如神,方雲師定是尋他那靠山去了。”
說罷,二人跟在轎子後方,看看方雲師今日要去幾家府邸,哪家府邸待的時間長,哪家府邸待的時間短,出來的時候是笑是愁,都要清清楚楚記下來。
方雲師並不知道自己被跟蹤了,他更不知道的是,他又犯了一個錯誤。
此時,他不應去找他的靠山,而是應找出了趙勳外另一個變數,那就是李忠言的長子李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