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隨口作出一首詩,自然是名士大儒,總不可能是AI智能生成的。
大儒朱堅,錚文書院山長,府城大名鼎鼎,瓊南道士林中都是叫得上號的人物。
先說人,年輕時擔任過東海學官,正兒八經的六品官員。
學官和監察使都屬於比較特殊的官職,既不能像京中六部九寺那樣靠著功勞上位,也無法像地方官員那樣熬資曆,幹到正六品想要再進一步,很難,要不高升到京中禮部,要不在本地成為大學官。
朱堅當年也是這種情況,熬資曆,沒用,想去京中,關係不硬,背景是前朝太子一黨,太子垮台後,既是升遷無望,也是怕清算,最終請辭回到老家也就是府城桐城開辦了錚文書院。
這是一個極為明智的選擇,開辦書院不賺錢,賺名聲,有了名聲,就能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
再說錚文書院,朱堅一手建立起來的,人品如何先不談,業務能力杠杠的,近十年來,書院出了童生百餘人,舉人六十一人,進士二十五人。
看似不多,實際上這個“比例”已經很誇張了,錚文書院每年隻招收瓊南道內五十名學子。
這就等同於隻要進了錚文書院,就有二十分之一的幾率成為進士,半隻腳邁進官場。
錚文書院真正厲害之處,在於曾將七名學子送入到國子監中求學。
不過這些都是紙麵數據,教學方式都差不多,主要看個人資質和資源。
每年招收五十名學子,肯定是優中選優,在瓊南道混的條件都差不多,無非就是家中哪個子弟最出挑罷了,哪個家族人脈廣罷了,書院隻管教書和推薦科考。
最後再說山長,從管理層麵來看,院長比山長大。
院長是負責行政管理的,整個書院的運營都歸院長管。
山長是負責教育的,也就是講學的,管所有學子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