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安往嘴裏塞了一大口烀土豆,夾起一口醃蘿卜條,狼吞虎咽吃完了飯。
他想要進山得做足準備。在興安嶺李家屯這個地理位置,一年十二個月,7個月時間在寒冷中度過,哪怕是炎熱的夏季,最高氣溫也隻有31度,現在11月初冬季氣溫達到零下20度,進了12月大冬季,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40度。
他到柴房後,將烏拉草絮在靴裏,預防凍瘡。
上有孤兒寡母的母親,下有八歲小妹,房屋破落,缺衣少食,但他絲毫不慌。
黑土地裏刨到的糧食,每年分到手也隻是口糧。主食最多的是土豆地瓜,國家對個人做生意沒有全部放開。隻要他拿到獵槍,和子彈,遵紀守法靠山吃山,小日子定然踏踏實實,還能發家致富。
李居安提著一盞馬燈,帶了些煤油。他用麻繩綁好褲腳,防止褲腿裏鑽風進雪,再抄起牆角的鋤頭,和十字鎬,準備挖土用。他出門前在腰上係了根麻繩,別上斧子和侵刀。
全副武裝後,他和母親宋蘭花告別。
“蹽了。”
“兒子,這天化雪,溜達錢兒都加點兒小心。白把波樂蓋兒卡馬路牙子上了,蹭凸擼皮兒了。”
“要是摔埋汰了就撲漏撲漏,要不這天還是甭出門了。”
母親的絮絮叨叨,在他聽來都是溫暖的關切。
他笑著擺擺手:“知道咧媽,放心吧,走嘍。”
李家屯裏四周都是連綿大山,樹林灌木叢裏藏著各種各樣的野菜,山珍,藥材,人參。還有土生土長的野生動物們。
母雞們蹲在灑滿陽光的窗台上曬曬太陽。長滿窗花的窗戶,滴水的冰淩。
屯裏孩子們在戶外愉快的玩耍。在沒有塑膠跑道也沒有寬闊的操場的年代,房前屋後就是孩子們自由嬉戲的樂園。
屯裏代銷社邊上是自行車修理鋪。
修理鋪邊上是馬架子,土坯砌牆,草苫頂的馬架子是孫老頭搭的。孫老頭早年開墾北大荒時,有過這方麵搭馬架子的經驗,他回村後憑借手藝進了集體性質的修理自行車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