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縫紉機除了要錢,還得要票證。但有錢加上托人情關係,就能搞來票證。
李居安和宋德生談妥了。當天下午,宋德生就趕巴巴從袖口裏,小心翼翼送來一張縫紉機票證,當寶貝似的貼身藏著,生怕路上弄丟。
“哥,下回進山打獵,喊上兄弟嗷。”
宋德生也是個爽快人,他收了錢,心眼子都寫在臉上。
他還想借著李居安這條關係,真正地進山做一個獵人,狠狠耍一把威風,回頭和家裏親戚吹牛皮,臉上也有光彩。而不是像他現在這般,自己在林場外頭瞎摸索,門外漢打的小型獵物都擺不上台麵。
兩人各自得了想要的東西,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李居安揣著縫紉機票,和厚厚的兩遝大團結,照例貼身貼著裏衣放,然後去了趟供銷社。
供銷社進門,滿目都是各種生活物資和農副產品。2分錢的糖塊、花皮球5毛錢、1個筆記本1毛錢。
這年頭買什麽都離不開票。像糖,要糖票,布要布票,還有棉花票,還有豆腐票,幹子票。
母親宋蘭花做了個記賬本子,都是記錄這些票證,肉票油票用了多少。母親還專門做了一個小盒子,木盒子,把家裏的票全部都放在盒子裏。票證不能找不到,丟了可就買不到了。
他這回進供銷社,除了買些汽水,罐頭的日用品,還為了給家裏添一些大件。
李父結婚的時候不富裕,60年代結婚都是低調婚禮,嫁妝是奢侈品。那陣趕上困難時期,李父找個木匠給婚房訂做個大木床、大衣櫃和桌子、椅子等木製家具,湊夠“36條腿”就和母親結了婚。
現在李父病逝,家裏隻有孤兒寡母,李居安作為兒子自然要扛起李家。
母親宋蘭花素來節儉慣了,平日裏除了日用必須的開銷,絕對不會多花一分錢,就連縫補衣服,都沒有頂針箍,手指經常被針戳的都是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