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野和梁朝曦奔波幾個小時,終於安全地把這匹普氏野馬送到了位於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的新疆野馬繁育研究中心基地。
這是梁朝曦第一次來到這個全球最大的普氏野馬人工繁育基地。
在這之前,為了給毛吾蘭的小馬治療傷腿的時候,她曾經看到過這個基地的相關信息,知道這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保護的典範的一家普氏野馬繁育基地。
百聞難得一見,這次親自送普氏野馬來到基地,梁朝曦才真正意識到這裏為什麽會被稱之為典範。
中心成立34年來,按照保種、繁育擴群、半散放、野外野放的技術路線,通過積極努力,普氏野馬的拯救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保種、繁育擴群等工作已達到階段性目標,向優良種源基地轉變將是今後長期工作的重點。
安頓好受傷的野馬,聽說梁朝曦是野生動物保護站的獸醫,科班畢業就一個人從上海來了新疆,基地負責接待他們的工作人員頓時來了興趣,拉著他們詳細介紹起了繁育基地的基本情況。
普氏野馬是歐亞大陸開闊景觀帶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馬種,全世界僅存2000餘匹。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同時被IUCN紅色名錄收錄為瀕危級(EN)。
普氏野馬是中國自然保護和生態文明的象征,是新疆的一張名片。為了拯救這一瀕危物種,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5年陸續從歐美國家引回24匹野馬,成功繁育了6代717餘匹野馬,並於2001年8月在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荒漠草原的卡拉麥裏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實施了放歸。
現階段野馬繁殖是以精、壯、良為目標,優化繁殖群體結構、加強圈舍建設、強化種群管理和疫源疫病防治,將野馬研究中心建成優良的野馬種源基地。
圈養規模將控製在60~70匹左右,主要包含核心繁殖群和野化放歸群兩大部分。核心繁殖群由自然繁殖群和實驗群組成,前者規模為30~35匹左右,繁殖率60%以上,每年新增幼駒20~25匹,後者包括以人工授精為目的的人工繁殖群和**群共15~20匹;半散放的野化放歸群由15~20匹野馬組成,並實現每年向野外補充優質種源10匹左右;同時,將不宜參配繁殖的個體淘汰出核心繁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