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龍泉山的大和尚篤定阿珩沒死,卿明也放了一半的心。
現在,他心裏有個巨大的疑惑,趁著大哥沒來,倒可以再摸一摸線索——
西林王分封西北時,幾乎是空手而來。因為他來得倉促,定西州連王府都還沒有給他修好。故而西林王來的前幾個月,都是住在一座小廟內。可是,前後幾年不到的時間,他的王府就拔地而起,甚至他出資修建的廟宇,都因為超出規格而驚動陛下——他哪來那麽多的錢?
卿明本來還與朝中人猜測一致,認為西林王也許有索賄的可能。畢竟他的情報係統坑了好幾名大官,所有隴西道的官員都不敢與他有糾紛。故而官員在西林王那裏破財消災,也在常理之中。
可曆經王家堡一事後,卿明立即就猜到了——也許西林王早在北涼發覺之前,就已經動了北涼的玉礦。通過倒賣玉礦而發家致富,這才有了他那金碧輝煌的西林王府,這才有了這金地銀磚的拈花寺。
問題是,這豪華的拈花寺,和福安將軍府到底有什麽關係?整個西北,他身份最為尊貴,為什麽他要把別人的字掛在自己寵愛的拈花寺中?
於是卿明決定這些日子就待在拈花寺附近打探些消息。
拈花寺香火旺盛,來往百姓很多。或許是卿明前幾日也困於錢財之難,所以他敏銳觀察到,拈花寺附近沒有乞丐。
定西郡內,所有的地方都有乞丐,幾乎是十步一個,百步一群,可拈花寺這樣的慈悲之地,竟然沒有乞丐。
他便周遭去打聽,有個瞎眼大娘給出了答案:“西林王在時,拈花寺基本等同於皇家寺廟,周遭不允許行乞。”
“可是西林王已經不在了。”李卿明追問。
那大娘道:“周遭不允許行乞,但允許拜神——西林王曾說過,隻要在佛前磕夠一百個頭,便可去西林王府領取食物一份。乞丐們在佛前並不敢欺瞞,也都是老老實實磕完一百個頭,再去王府領吃的。故而,西林王失蹤後,乞丐們也有了一個傳統,就是不在拈花寺行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