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曼恩公司的回複,如同石沉大海,一連幾天都沒有明確的答複。
隻是通過一些非官方渠道,傳來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一會兒說是生產線上出了問題,一會兒又說是歐盟的審批流程遇到了障礙。
種種跡象表明,對方顯然是在故意拖延。
沙省航務建設公司的會議室裏,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這幫德國佬,擺明了是故意的!”
分管設備采購的副總老黃氣得直拍桌子。
“合同簽得好好的,訂金也付了,現在跟我們玩這套!
這不是商業欺詐是什麽?”
“我估計,是有人在背後搗鬼。”
李朝陽皺著眉頭分析道,“‘天龍號’項目動靜這麽大,肯定觸動了一些國家和公司的神經。
他們不願意看到我們這麽快就擁有世界一流的疏浚裝備。”
老張歎了口氣:
“關鍵是,這超大功率柴油主機,技術壁壘太高了。
國內的產品,雖然這幾年進步很快,但在一些關鍵性能上,比如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極限工況下的穩定性,跟曼恩這種老牌巨頭比,還是差了那麽一口氣啊。
‘天龍號’是要去南海那種複雜海況下作業的,動力係統絕對不能出半點差錯。”
眾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周離。
這位年輕的總經理,從上任以來,一路披荊斬棘,創造了不少奇跡。
但這一次,麵對這種來自國際頂尖公司的技術壁壘和商業刁難,他還能有辦法嗎?
周離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他現在關注的是公司考察哪一家柴電動力係統的公司能使用他的技術。
“曼恩那邊,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們身上。”
周離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一股穿透力。
“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他們最終真的無法履約,或者提出一些我們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