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成業的解說,屏幕上的數據開始滾動。
各種參數如同瀑布般傾瀉而下,然後,一條動態的曲線圖在眾人眼前逐漸生成。
那是一條主曲線,代表著酒精在模擬人體內的濃度變化。
而在這條主曲線下方,還有一係列不斷變化的生理指標預測:
心率、血壓、神經反應速度……
甚至還有“嘔吐概率”和“意識模糊程度”這樣的細致分析。
整個宴會廳,除了張成業平穩的解說聲,幾乎落針可聞。
在場的賓客,包括那幾位被陸澤凱特意請來。
看起來頗有身份的金融界人士,都不由自主地伸長了脖子,被屏幕上這前所未見的內容吸引了過去。
這種將酒桌上的推杯換盞、豪言壯語。
用如此直觀、冰冷、甚至帶著幾分殘酷的科技方式進行解構的場麵,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新奇,震撼,又帶著莫名的荒誕。
陸澤凱的臉色已經不是發青那麽簡單了。
他眼睜睜看著屏幕上那條代表自己酒精代謝的曲線。
在最初因為“體格健碩、代謝能力較強”而顯得相對平穩之後。
隨著模擬飲酒量的逐杯增加,陡然向上飆升。
在某個模擬的“峰值”之後,曲線開始緩慢下降,代表酒精在被身體分解。
但這並不是結束。
就在主曲線旁邊,另一條顏色更為刺眼的輔助曲線,被特別標注為“失態風險指數”。
則從一開始隨著模擬飲酒量的增加而一路攀升,毫無頹勢。
最終,這條曲線在一個顯眼的時間點上,標注出了一個巨大的紅色感歎號和預警文字。
張成業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輕輕一點。
那段預警文字被放大,清晰地呈現在所有人麵前:
“預計在1小時45分鍾後,模擬對象行為控製能力將顯著下降,出現言語邏輯混亂、情緒失控、攻擊性行為或過度親密行為的綜合概率超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