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

第56章 煉鐵爐

“你們隻需記住,這個溫度足以使鋼材融化,能夠煉製出含碳量更低的鋼鐵,既不是生鐵也不是熟鐵,而是比精鋼更優質的鋼鐵。”

“天哪!”

“這怎麽可能?”

杜寒的話引起了工匠們的驚歎,每個人臉上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大家低聲議論著,無人相信他的說法。

杜寒稍作等待,待眾人討論得差不多了,才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靜:

“我的話是否正確,等煉出鋼鐵後再評判。

如今我們的條件有限,原料不足,製作太大的也無意義。

這個爐子每爐能出鋼三千多斤,足夠鑄造鋼炮了。

第一爐鋼水出來後,我們先做鑄炮用的鐵範。”

有了耐火磚之後,建造進程依然很快,況且這個爐子本身也不算大,前後花了六天時間建成,當天便開始生火烘幹。

在反射爐旁,杜寒讓工匠們建造了一座小一些的煉鐵爐,這次他沒有插手,任由工匠們自行搭建了一個他們熟悉的樣子。

這座小煉鐵爐的模樣,讓杜寒想起大煉鋼時代土高爐的樣子,但工匠們的反應截然不同,在他們看來,這個高爐或許比那個什麽蓄熱反射爐更為可靠。

這幾日,在杜寒指導下,劉漢親手做了兩個長一個短的泥模,準備用這三個泥模來鑄造大炮的鐵模。

泥模必須幹燥後才能使用,那邊的反射爐已經造好了,這邊的泥模卻還未幹透。

這就是泥模的一大弊端,泥模鑄造耗時極長,且極易受天氣影響,一旦遇到陰雨天,折騰一個月也是常事。

更糟糕的是,泥模鑄造的廢品率極高,模具隻能用一次,鑄造完成後必須打碎才能取出火炮,鑄造的速度完全取決於建模的速度,即便你的煉鋼技術再高明也無濟於事。

泥模雖有諸多優點,卻有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由於模具隻能一次性使用,無論工藝多麽精細,每次鑄造出的火炮總會存在差異,口徑多有偏差,炮身也會有或大或小的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