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戰馬來分擔負重,步兵裝備較為簡陋,弓箭、彎刀、盾牌等均被淘汰,僅什長以上的低級軍官保留了一柄細長彎刀,若非顧慮到士氣問題,杜寒甚至不打算為步兵保留鎧甲。
保持靈活性,才是步兵存活的關鍵。
杜寒還有個念頭,想給鍍鉻,這項春秋時期就在此地流傳的技術,對劉漢與許鐵匠而言都不算難事,但因材料與時間限製,目前尚未嚐試。
都說戰馬懼怕尖銳且反光之物,正反兩派都有諸多論據,秉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杜寒決定試驗一番,何況耀眼的對建奴士兵亦能形成一定的心理震懾。
在這不甚講求技術的時代,戰爭更多依賴人的意誌,拚的就是心理素質,一旦心理崩潰,再多的人也是徒勞。
據說兩個月前毛文龍部三百人襲擊耀州時,僅遭三個建奴婦女追趕圍攻,便倉皇潰逃。
化學實驗室的所有器材都將隨行攜帶,這些物品占用空間較大,竟占用了十幾輛大車,其中有三輛大車用苫布遮蓋嚴密,李源華帶領杜寒的侍衛寸步不離地守護在車旁。
車內裝載著、混合、雷酸汞及摩擦。
忙碌三天之後,右百戶所駐地空無一物,除了密布的地雷外,連痕跡都不剩。
那座精心建造的反射爐被完全拆毀,連殘跡都不留,各類工具和模具被打包入箱,按編號有序放置於馬車上。
九架炮車已搭建完成,配上了杜寒私下搞來的幾頭大騾子,車廂內還裝載了些新生產的炮彈,主要是球形實心彈與圓柱形彈丸。
原本這些彈藥就在杜寒的設計之內,但他一直抽不出空來做測試。
這東西可不像別的,試驗失敗頂多效果不好,若這回出了差錯,說不定整片陣地就毀了。
因此,杜寒對彈藥的事格外小心,始終沒找到最穩妥的辦法。
隊伍已經整齊排列,按杜寒的要求,此次長途行軍不再以家庭為單位,而是依據年齡、性別及所屬部門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