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

第77章 絕佳戰機

耀州位於遼河濕地腹地,與現代截然不同,明代的遼河濕地麵積更為寬廣,水資源也更加充沛。

城外遍地是大小不一的草甸,人們可以踩著草墩前行,若一腳踏空,淺處可能隻淹至膝蓋,深處卻能深達腰部。

草甸底部為淤泥構成,是典型的沼澤地帶。

夏季行走其間,想要拔腿都很艱難,遇到較深水域,通常需借助附近草墩才能脫身。

別以為僅江南水網密集,遼東濕地與長白山的水源同樣豐富無比。

在這些草甸間的零星地塊上,布滿了茂密的灌木叢,唯有常見路徑可供騎行或行車。

這樣的地貌使得騎兵難以發揮優勢,重甲步兵貿然衝鋒無異於送死,因此雙方均采用輕甲步兵,並以徒步方式交戰。

這便是為何建奴騎兵被稱為“騎馬步兵”的緣由,戰馬大多用於機動而非直接參戰,一旦真正開打,都會下馬作戰。

並非他們不擅長騎戰,而是受地形所限,不得不如此。

直至脫離濕地,或是冬季降臨,騎兵方能展現其真正實力。

至於重甲步兵,要麽負責強攻城池,要麽在外圍平原與敵交鋒,否則不會輕易披掛重甲。

同樣由於地形影響,建奴推進緩慢,被追擊的明軍亦行動遲緩,這為杜寒的小分隊提供了絕佳戰機。

在杜寒指揮下,小隊於五分鍾內完成了二十輪齊射,而建奴才推進了不足百米。

一邊戰鬥一邊涉泥而行,每分鍾進發二十米,這樣的速度已相當震撼。

二十輪齊射過後,數十名建奴倒地,生死未卜。

即便此刻未亡,以當時醫療水平,他們恐也難逃厄運。

對麵的建奴察覺到了異樣,他們皆為久經沙場的老將,但從未遭遇過此類狀況。

眼見四五百步外明軍銃口冒出白煙,隨即身邊便有同伴慘呼倒下,此情此景實在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