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卸完最後一筐貨時,陽光已經灑滿碼頭。
那位帶他們做體驗的漁夫姓馬,四十多歲,曬得黝黑,嗓音粗啞,笑起來卻很爽朗。
他看洛錦舟幹活利索、說話有分寸,越看越順眼,忍不住笑著招呼道:“小姑娘,幹得不錯,跟我家丫頭年輕時一個樣。”
他衝他們擺擺手:“來,別站著了,跟我回屋吃點海鮮,新鮮撈上來的”
導演一聽這話,趕緊點頭說行,節目組幾個人在後頭忙著收設備,沈長昭和洛錦舟就一前一後跟著馬師傅往村子裏走。
漁村的房子都不高,一層平房,屋頂搭著漁網,門口晾著衣服,三三兩兩的貓蹲在台階上曬太陽。
馬師傅家的院子不大,卻被打理得井井有條。隻是屋裏略顯雜亂,幾乎每一麵牆上都掛滿了漁具:大小魚鉤、浮漂、釣線、纜繩、破舊的皮手套,空氣中混著海腥味和機油味。
“地方簡陋啊。”他搓了搓手,“你們坐,今天這黃魚剛打上來,燉點海帶湯,鮮得很。”
他一邊燒水一邊跟沈長昭介紹:“這幾種網子用法不一樣,這個撒網適合淺灘,那種拉網適合深海……看你們這種節目年輕人多,說不定也有人願意來體驗一下”
洛錦舟站在屋角打量,目光落在一張破舊的漁網邊上,那網上縫補得極細。
“您自己縫的嗎?”
“那當然。”馬師傅笑得自豪,“手上活計全靠這點。”
她輕輕點頭:“像這種反複使用的網布,有沒有哪種樣式是您最省力、最順手的?”
馬師傅想了想:“順手的啊……就得拉得動、不打結,還得耐海水,不然用不了幾回就廢。”
她點點頭,又問了幾句尺寸和布料的要求,用的是設計師的語言,但問得很禮貌清楚。
走到牆邊那一排漁衣旁,指尖輕輕捏了捏那件被曬得褪色卻仍結實的橡膠外套,又看了看掛在一旁那雙厚底防滑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