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泰山頂上有條聞名遐邇的天街,即使寒冬臘月,仍有幾家勤勞的店主開門迎客。蘇晨買了幾張地道的魯東煎餅,又點了熱騰騰的豆花,眾人狼吞虎咽一頓早餐後,便開始下山。
下山無需趕時間,幾人悠哉遊哉,沿途賞景,彌補了上山時因夜色遮掩而錯過的風光。
蘇晨前世確實來過泰山,但那是八月盛夏,人潮洶湧,連拍照都要排隊,哪能像今日這般自由徜徉?此時此刻,他不禁想起前世在某雜誌上讀過的一篇文章,嘴角不禁浮現出一抹諷刺的微笑。
李偉見蘇晨笑得詭異,忍不住好奇:“蘇晨,你笑什麽呢?”
蘇晨回道:“我剛想起一篇文章,感觸頗深,所以樂了。”
李偉好奇追問:“什麽文章?寫得挺好?”
蘇晨笑答:“文采飛揚,內容嘛,你聽我說說,自己評斷。”
李偉的好奇心被挑逗起來,催促道:“快講,快講!”連旁邊的郭教授都豎起了耳朵,全神貫注。
“文章細節我記不清了,但主旨大概是說,外國人來咱們華夏,主要是想看咱們的名山大川、京城的宮殿和胡同,還有城裏那些小巷陋室,鄉下那些茅屋豬圈。
既然如此,咱們費勁蓋那些鋼筋水泥大樓幹嘛?保持原生態不挺好的?”
蘇晨說完,笑眯眯地看著李偉,等著他的反應。郭教授聽完,也在沉思,隨後目光轉向李偉。
李偉低頭思索,半晌才抬頭:“這人前兩點說得還行,名山大川和古建築,都是咱們老祖宗留給咱們的瑰寶,外國人想看也正常,這代表咱們悠久曆史的自豪。
但後兩點就不對了,破舊小巷和豬圈茅屋,這些都是咱們要努力改善的。保留這些東西,談何實現現代化?”
郭教授對李偉的回答似乎不太滿意,轉頭問蘇晨:“蘇晨,故事是你講的,你來說說你的看法。”